龙塘乡石院村:辣椒年加工 50 吨,非遗麻糖引客来丨看水泥路、生态农业与分红模式的实践丨彭水县丨重庆
原创石院村在哪儿?日常场景看真切
石院村属重庆彭水县龙塘乡,挨着石园村、桃园村等村落。周边石院子、塝上、庙子堂这些地名,村里老人都能说清方位。村子周边多山,路边栽着桑树苗,地里常见冬瓜、山药,是村民常种的作物。
村里有广播站,日常通知除了广播,还会发在本地微信群里。村委会就在村中心,要办事可去那找工作人员,联系电话是 023-78417002(转接)。逢集日村里的小集市人流量能有 200 人次左右,周边村的人也来买东西,挺热闹。
“石院” 咋来的?老辈人忆旧事
这村子叫 “石院”,不是凭空起的。村里 70 多岁的老人常提起,早年没砖房时,家家户户都用本地青石砌院子,院墙连成片,有的院子还留着雕花石窗,“石院” 这名字就这么叫开了。
往早了说,1949 年前这一片属龙洋乡第八保;1951 年单独分出来成了石院村,跟着龙塘乡走;后来又随丁木乡划进划出,1956 年又回了龙塘乡。到 1958 年改叫石院大队,属龙塘人民公社;1981 年公社改叫龙塘坝,大队还叫石院;1984 年又改回石院村,设了村委会;2001 年龙塘坝乡成了龙塘乡,2003 年村组调整后,石院村就一直是现在的模样。
产业有啥拿得出手?种养加工都有门道
种辣椒是村里的重头戏。村里种辣椒的农户说,往年鲜椒摘下来得赶紧卖,遇着雨天就愁。现在有了辣椒烘干厂,2024 年单这厂子就处理了 50 吨鲜椒,烘干后装袋,合作社统一找销路,省心不少。
除了辣椒,红薯也种得多,磨成粉做成晶丝苕粉 —— 这是彭水的特产,村里人家家会做。玉米不光当粮食,还能深加工成玉米糁、玉米饼,跟着集市卖。养的土鸡多是散养,下的蛋在集市上常被抢着买,苗家腊肉则是把自家养的猪熏制后,用本地香料腌,味道很地道。
村里还有门手艺 —— 麻糖制作,现在是非遗,也叫龙塘麻糖。做麻糖得熬糖稀、揉糖团,有村民拍了制作视频发在短视频平台上,不少人看了来问咋买。
村里环境和设施咋样?变化能看见
这两年村里不少地方在拾掇:路边的旱厕改成了水冲厕,村口设了垃圾收集点,定期有人来运走,平时也有人扫路,人居环境比以前干净不少。
路也修得好走了 —— 以前进村子的土路坑坑洼洼,现在铺了水泥路,主路还浇了油路,开车进出方便。驻村的工作队常来,和村干部一起入户,问问农户种辣椒遇着啥难题,或是看看谁家房子漏了,干群之间处得挺实在。
办事、看病方便不?这些地方能用上
村里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时搞些政策宣传;红岩先锋服务点能帮着办些小事;退役军人有专门的服务站,办事不用跑远路。看病的话,龙塘乡卫生院离得不远,日常拿药、看个小病挺方便。孩子上学去龙塘中心校,村里有班车能送到校门口。
村集体搞产业时,村民合作模式挺实在 —— 农户出地出工,合作社找销路,年底按收成分红。生态农业也在搞,种的高山蔬菜不打农药,有人专门来收,相关的生态补偿金也按时发到农户手里。
想去转转咋走?几条路线参考
要是想去石院村周边看看,角帮古寨的老石头房子还留着,金子山能爬山看景,石夹沟自然风景区里树多,夏天去凉快。
自驾的话,从彭水县城出发,沿 X061 县道往龙塘乡方向开,过了龙塘乡中心校后跟着路牌走,大概 1 小时能到石院村;也能坐县城到龙塘乡的班车,到乡上后再找车进村。
延展阅读:
彭水县石院村:辣椒年加工 50 吨 非遗麻糖助振兴
龙塘乡石院村|辣椒烘干厂带动种植 人居环境焕新颜
石院村辣椒 425 亩丰产 非遗麻糖成乡村旅游名片
彭水县龙塘乡石院村:油路通村产业兴 古寨风光引客来
石院村:驻村帮扶促增收 晶丝苕粉麻糖香
龙塘乡石院村乡村振兴记:辣椒产业旺 生态景色佳
声明
本文来自于网友投稿,但由于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等原因,所以仅供参考。欢迎网友留言补充修正!
辣椒烘干厂去年确实烘了 50 吨鲜椒,这点没差,烘干了好保存卖价也高。龙塘麻糖这名儿对的,村里老人都这么叫。逢集日人是不少,大概两百来人,周边村的都来赶场,热闹得很。去村里走 X061 县道没错,路好走得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