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手机端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维登乡妥洛村:烟火气中的米花糖、杀猪饭与乡村新貌丨葛根箐中药材种植与民生改善丨迪庆州丨云南

原创
txwlaaa 2025-10-13 20:35 阅读数 25 #乡村麻雀

妥洛村的基本盘:名字里的讲究和周遭光景

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维登乡妥洛村,旁边靠着箐头村、新化村这些邻村,托八决咱、初补这些小地方散在周边。妥洛这名字是傈僳话来的,意思是 “葛根箐”,就藏在滇西北的山窝窝里,水清亮草也旺,住着挺舒服的。

村里的老辈说,早年间 —— 解放前那阵,妥洛还归兰坪县维登乡管,叫妥洛保。后来名字变了好几回,1965 年划到维西县,2001 年改成村民委员会,一直用到现在。如今村里有村委会、小超市,还有党支部,前段时间刚评上云南省卫生村,走村里逛一圈,到处干干净净的。

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维登乡妥洛村.png

日子变好的细节:住房和路都不一样了

妥洛村日子变好,从细节就能看出来。以前不少村民住在半山腰的 “千脚落地” 木楞房,夏天漏雨冬天灌风,喝水得走 5 公里山路去背。现在四迪易地扶贫搬迁点里,两层的平顶房排得整整齐齐,水泥道通到家门口,太阳能路灯晚上亮堂堂的,家家户户还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维登乡妥洛村・葛根箐.jpg

交通变化更明显。以前是烂土路,去乡里办事来回得两天。现在硬化路修通了,虽说坡陡弯多,到乡政府 30 公里路要走一个多小时,但比以前方便太多。看病的话,主要靠 12 公里外的乡卫生院,现在能享受到免费体检,村医还常来给讲健康知识。娃上学依托乡上的资源,还有上学补助,不用太发愁。

地里的收成:老作物和新 “宝贝”

妥洛村 76.3 平方公里的地盘上,海拔从 1700 米到 2200 米不等,一年降水量差不多 900 毫米,种庄稼的条件挺好。地里一直种着羽衣甘蓝、马铃薯、四季豆这些,胡萝卜和高粱长得也扎实,常年供着周边地方。

这几年变化大,村里走 “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 的路子,木香、糯山药、黄金果这些中药材成了新主角,足足种了 2800 亩左右。村民挣钱的路子也多了,除了种地,不少人当起生态管护员、保洁员,拿上了稳定的补贴收入。村里的超市能满足日常买东西,种出来的菜和药材,通过合作社就能卖到外地去,产业搞起来,村民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维登乡妥洛村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2800 亩中药材.jpg

桌上的味道:本地人常吃的那些吃食

妥洛村的餐桌,满是维西的家常味道。过年的时候,家家都做米花糖,用麦芽糖浆把爆米花裹起来,又香又脆,娃们最爱吃。饵块粑粑更是日常必备,泡米、蒸米、揉制全是手工来,蒸着煮着煎着都好吃,一口下去全是家乡味儿。

冬至过后的杀猪饭最热闹,邻里乡亲聚在一起,炸排骨、灌心肺摆满桌子,烟火气特别足。这些吃食没啥花哨做法,却一代代传下来,就像村里的日子,扎实又暖心。

云南省卫生村・四迪易地扶贫搬迁点.jpg

往后的盼头:生态和产业一起抓

作为 “葛根箐”,村的生态底子本来就好,卫生村的牌子更是对环境的肯定。现在地里的药材长得旺,传统作物也稳收,基础已经扎下了。

往后要是能在中药材深加工上多琢磨琢磨,把特色农产品的牌子打出去,日子肯定更红火。你看那蜿蜒的山路、干净的村子,还有田地里绿油油的庄稼和药材,这不就是乡村振兴的实在样子嘛。

延展阅读:

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维登乡妥洛村(葛根箐)的民生变化体现在哪些地方?

走 “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 路子的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维登乡妥洛村,中药材种了多少亩?

获云南省卫生村称号的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维登乡妥洛村,有哪些家常特色美食?

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维登乡妥洛村的四迪易地扶贫搬迁点,给村民生活带来了啥改变?

滇西北山窝里的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维登乡妥洛村,交通和医疗条件如今咋样了?

被称作 “葛根箐” 的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维登乡妥洛村,地里种着哪些特色作物?

声明

本文来自于网友投稿,但由于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等原因,所以仅供参考。欢迎网友留言补充修正!

评论列表
  •   txwlaaa  发布于 2025-10-13 20:52:12  回复该评论
    之前说的 “四迪易地扶贫搬迁点” 不对,妥洛村没这个安置点,本地就叫易地搬迁点,住的都是以前搬下来的村民。
    到乡卫生院不是 12 公里,本地人都知道得 15 公里左右,去看病得提前盘算好时间。
    地里主要种玉米、水稻,羽衣甘蓝只是零星种点,不是主要作物;中药材确实在种,但没 2800 亩那么多,村里老人说也就两千多亩的样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热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