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滨海县五汛镇团洼村的零碎记忆:从田埂到手机屏的那些事
原创第一次听说 "团洼村" 是刷到镇上抖音号发的割稻子视频,镜头里金黄的稻穗压弯秆子,戴草帽的大叔对着镜头笑,身后田埂上写着 "五汛镇团洼村欢迎你"—— 这几个字用红漆刷在旧木板上,边角都有点起皮了。
🌾 田地里的实在事儿
村里人种稻子讲究着呢,我跟着合作社的李师傅去过田里,他蹲在秧苗旁扒拉土:"你看这根系,团洼村的地偏黏性,育秧时得掺河沙。" 后来才知道,村里的家庭农场搞起了生态种植,不打除草剂,雇人手工薅草,产出的大米装在印着 "团洼村" 字样的编织袋里,在镇上超市卖得挺快。小麦扬花那会,合作社的大喇叭天天喊:"注意蚜虫!第三生产小组明早领吡虫啉!" 这防治病虫害的事,比城里人追剧还准时。
村东头老王家办了个生猪养殖场,围栏上贴着 "生态猪肉直供" 的红纸,电话号码还是手写的。我去买过一回,猪食槽里堆着切碎的南瓜和麦麸,老王说:"猪都吃自家种的粮食,比饲料猪多养两个月呢。" 旁边晒谷场上,几个阿姨在翻晒首乌片,滨海的首乌粉有名,团洼村也跟着沾光,晒干的首乌片装袋后,会送到镇上的加工厂磨粉。
🛍️ 从田埂到手机屏的买卖经
要说现在村里最热闹的地儿,得属村部二楼的电商培训室。去年冬天我去蹭过课,投影仪上放着怎么拍农产品视频:"镜头要晃乎点,别跟电视台似的,就像你在田头跟人唠嗑。" 有个大姐举着手机拍自家晒的手工香肠,油汪汪的香肠挂在屋檐下,她用滨海话说:"我家香肠不放淀粉,咬一口能看见肉粒!" 这条视频在抖音上卖出去百来单。
村里的便民微信群更热闹,群名就叫 "团洼村乡亲唠嗑群",每天有人发农产品信息:"三组老张家的葡萄熟了,甜过蜂蜜!"" 村西头水泥路修好了,开车来采摘不颠屁股。"村委会的公众号也常更新,上次看到土地平整项目的公示,图纸上标着哪块田要挖排水沟,哪片地要铺机耕路,底下评论区有大爷问:" 公示栏贴村口了没?我目不识丁,得让孙子念给我听。"
🌊 港边的风与村里的景
五汛港离团洼村不远,骑电动车十分钟能到。港口停着漆色斑驳的渔船,退潮时能看见渔民修补渔网,渔网上挂着小贝壳。去年中秋跟着朋友去港边吃烧烤,海风带着咸腥味,远处有座石头堆的 "观潮台",当地人说涨大潮时浪花能溅到石台上,"比电视剧里的海景实在多了,就是腥味重"。
村里的农家乐藏在竹林后头,木牌子写着 "团洼人家",门口摆着旧石磨。老板是返乡的年轻人,把自家瓦房改造成民宿,客房窗户对着稻田,清晨能听见布谷鸟叫。夏天搞葡萄采摘节时,城里来的小孩在葡萄园里乱跑,家长追在后面喊:"别踩坏葡萄藤!" 园主老周扛着竹筐笑:"没事没事,让孩子接地气嘛。"
✍️ 杂七杂八的小贴士
要是去团洼村,记住村委会在五组,门口有棵老槐树,树干上钉着 "村民委员会" 的铁牌子,掉了块漆。想找农技员可以问合作社的陈会计,他手机号是 138XXXX5678,不过最好上午去,下午他常往田里跑。买特产别只盯着超市,村口小卖部的老板娘能帮你联系农户直购,她家柜台上还摆着手写的 "首乌粉预订" 牌子。
最近听说村里在搞生态修复,河沟里清了淤泥,种上了水生植物,路过时能看见小鱼在水草里钻。有回在镇上遇见徐书记,他说村里正规划建个文化广场,"以后乡亲们跳广场舞不用挤晒谷场了"。这话听着实在,就像团洼村给人的感觉 —— 不花哨,但每样东西都长在土地里,实在得很。
离开团洼村时,看见路边电线杆上贴着张褪色的红纸,写着 "收水稻联系 159XXXX3456",旁边还有小孩画的稻穗图案。这地方的人啊,把日子过成了田里的稻子,一茬接一茬,实在又热闹。
声明
本文来自于网友投稿,但由于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等原因,所以仅供参考。欢迎网友留言补充修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