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哈洛乡体格村:雷波脐橙与佛山援建公路带动发展丨凉山乌金猪养殖丨蜂蜜与彝族文化丨雷波县丨凉山州丨四川
原创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卡哈洛乡体格村,周边与卡坪村、特布洛、下卡哈坪子、中坝等地点相邻,村子坐落在山谷间,空气清新,村民友好好客。全村共 810 人,分为五个小组,因地形原因,人居较为分散;据当地林业部门公开信息显示,林地面积达 8523.38 亩,旱地(含经济林木)1760 亩,山林与耕地交织成当地独特的地貌。
当地物产丰富,是农户经济的重要支撑。地里种着花椒、魔芋、核桃,还有凉山马铃薯,坡上养着土鸡、山羊和土猪,不少农户还种西瓜,到了季节,脐橙树挂满果实 —— 雷波脐橙是当地特色农产品,体格村的果子也带着山野的清甜。林间产纯天然蜂蜜,村民常将蜂糖通过村里的微信群或短视频平台销售,偶尔也会提到 “雷波创凉彝品” 的区域品牌,希望借势走得更远。
这些年村里变化不小。通村公路已完成硬化,顺着盘山公路走,能连到国道 353,出行比过去方便得多。得益于广东佛山对口扶贫(如佛山援建的通村公路项目)和易地搬迁政策,部分分散居住的农户搬到了更集中的区域,住房条件改善了;村集体经济也有了起色,年底能参与分红的农户不少,大家手头更宽裕了,相关扶贫项目细节可参考凉山州政府官网乡村振兴专栏公开报道。
民生保障也跟着跟上。教育上,卡哈洛乡有中心校,体格村设有教学点,上海大学 “凉山支教计划” 团队常来,加上控辍保学的落实,孩子们上学更稳定。医疗方面,雷波县卡哈洛乡卫生院能处理常见病症,健康扶贫政策让村民看病负担轻了不少。村里还有体格村广播站,常播报些政策和农情。
村里的日子里,处处透着彝族风情。老人还记得彝族十月太阳历的习俗,节庆时大家穿起卡哈洛服饰,彝族民歌能从晒坝传到山坳里。饮食上,坨坨肉、荞麦饼是日常,苦荞麦磨粉做饼,香得很;要是赶上时候,还能尝到马湖莼菜 —— 这类食材产自马湖景区,周边村民常能获取。
农业之外,大家也在琢磨新路子。有人试着扩大山核桃种植,也有人种芭蕉芋,凉山乌金猪养殖也有几户在做。因临近金沙江,又挨着雷波马湖风景名胜区、箐口苗寨景区,甚至能遥望到孟获殿的方向,有人提议搞农业观光旅游:春天看花椒花开,秋天摘脐橙,再展示下彝族服饰和农耕,或许能吸引游客来体验休闲观光活动。
如今的体格村,基础设施在完善,乡村振兴的步子稳步迈着。村民们用短视频拍自家的蜂蜜、花椒,在微信群里问销路,日子既有老底子的踏实,也有新变化的盼头 —— 这就是卡哈洛乡这个小村的模样,藏在凉山的山谷里,慢慢生长。
(注:当地区号 0834,雷波县邮编 616550,卡哈洛乡及体格村相关通信信息可参考此范围;村民常用本地农产品交流微信群互通供需,短视频平台上也能刷到 “体格村” 相关的山野日常。)
延展阅读:
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卡哈洛乡体格村:乡村振兴下的雷波脐橙与民生保障
凉山体格村乡村振兴:广东佛山对口扶贫 + 通村公路,赋能卡哈洛乡发展
卡哈洛乡体格村:上海大学凉山支教助力教育,雷波创凉彝品促物产销售
四川省雷波县卡哈洛乡体格村:凉山乌金猪 + 农业观光,推进乡村振兴
凉山体格村:国道 353 连通 + 集体经济分红,展现卡哈洛乡乡村振兴面貌
卡哈洛乡体格村:健康扶贫 + 雷波脐橙,书写四川凉山乡村振兴故事
声明
本文来自于网友投稿,但由于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等原因,所以仅供参考。欢迎网友留言补充修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