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杖子村(辽宁凌源河坎子乡辖村):农业与文旅特色 民生保障与交通全解析丨种养 + 帮扶产业模式
原创唐杖子村(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河坎子乡辖村)
唐杖子村是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河坎子乡下辖的行政村,行政级别为村级,地理分区属东北地区,邮政编码122000,长途电话区号0421,车牌代码辽N。该村位于凌源市西南部,东接北杖子村、苏杖子村,南邻东沟村、东庄村,西连碾子沟村、沙果沟村,北与河坎子村及三家子乡毗邻,村域总面积14.7平方公里,辖八道沟、南沟、六道沟等多个自然聚落,河坎子乡最高峰平顶山坐落于村内,整体呈现“天蓝水清、人杰地灵”的乡村风貌。

地理与农业方面,唐杖子村属丘陵山地地貌,三分之二耕地分布于山坡,气候偏干燥、降雨量较少,适配耐旱作物生长。全村耕地面积1309亩,林地面积10777亩,水面525亩,形成“粮经作物+林果”的种植体系。粮食作物以玉米、高粱及五小杂粮为主,经济作物则盛产红椒、辣椒、雪里红、甜菜等蔬菜,以及乌饭果、桑椹等特色果品,与提纲记载的农产品品类高度契合。林果产业中,280亩核桃基地已形成规模,成为村民稳定收益来源之一,林地内还孕育着多种乡土树种,与平顶山的自然植被共同构成生态屏障。
产业经济领域,唐杖子村构建“种植+养殖+销售帮扶”的发展模式。养殖产业依托青龙河生态资源,村民散养北京鸭生产的青龙河鸭蛋,以天然鱼虾、浮游生物为食,蛋质优良,成为区域特色产品。2024年以来,驻村工作队针对农产品销售难题,实施“筛选-包装-外销”帮扶举措,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小米2800余斤、鸭蛋350斤,通过真空包装提升品质,借助线上渠道及单位推广销往沈阳、吉林等地,带动村民增收2.2万元。村内现有零售商业网点3家,以经营日杂商品为主,基本满足村民日常消费需求。
民生与交通方面,该村基础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村现有农户324户、总人口1227人,劳动力734人,外出务工人员约411人,党员35名,核心治理机构为唐杖子村党支部,统筹村级事务管理与民生服务。交通上,村内通过硬化道路连接各自然聚落,向西接入乡级主干道,可直达凌源市区,向南临近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道须沟景区,间接衔接206省道等区域交通线路,为农产品外运与村民出行提供支撑。教育医疗依托乡级资源覆盖,村民可通过村级组织对接河坎子乡卫生院及中小学服务。
文旅与特产方面,唐杖子村可共享凌源市多元文旅资源。周边辐射热水汤温泉、凌源地母寺、红石山生态旅游区、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景点,其中牛河梁遗址作为红山文化核心区域,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道须沟景区则以丛林瀑布、奇石地貌成为休闲观光热门地。特产方面,除村内自产的核桃、杂粮外,凌源百合、三十家子鳞棒葱、凌源蓝莓、凌源花卉等区域知名特产在村内均有流通,凌源豆包等特色美食融入村民日常饮食。民俗文化上,该村浸润凌源皮影戏、高跷秧歌等非遗氛围,其中凌源皮影戏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其表演艺术在乡村节庆活动中多有呈现,传承了辽西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
声明
本文来自于网友投稿,但由于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等原因,所以仅供参考。欢迎网友留言补充修正!
麻雀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