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阡镇石板村:古法酿酒(九阡酒)+ 特色种植,水族村寨的经济与民生现状丨红色旅游丨三都县丨黔南丨贵州
原创石板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在九阡镇东北边的九阡石板村,东边挨着本镇的甲才村,南边跟荔波县佳荣镇搭界,西边连姑偿村,北边靠母改村,周边还有上水达、姑用这些地方,小水叶水库和井丰也在附近。这村子名字是老辈传下来的,古时寨墙、路上的石板、寨门全是用大石板砌的,所以叫石板村。之前,原石板村、水梅村、母改村合并到一起,还接着用石板村这个名。
村里有哪些基础和荣誉?
这是个水族聚居的村子,12 个自然村寨加起来 414 户、1975 人,土地总共 3206.7 亩,平均下来每人只有 0.78 亩耕地。这些年拿了不少荣誉,先是评上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后来又成了贵州省景观优美森林村寨,之后还进了第五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早些时候就已是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了。
村里留着抗日旧址,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算个红色旅游点。平时种茴香、洋葱、红薯这些,油桃、山莓、红苹果也常见,平菇、豆瓣菜也有人种。村里有党支部和村委会,还有所小学,不过只办到四年级,学校旁边有个村级综合服务室,只是面积小,不太够用。
村里靠什么搞经济?
以前主要靠种地,林业、养猪养牛、做点副业和外出打工帮衬,但种地养猪都是老办法,规模小、质量一般,卖不上价,效益不好。副业也就是偶尔织点布、酿点酒,织布大多自己用。近些年有了新路子,种起了白茶、南板蓝根、钩藤这些经济作物,还养生态黑猪、牛和稻田鱼,家家户户都有产业了。
8 个九阡酒传承人开了家庭作坊,用红糯和月亮山泉水按水族古法酿酒,这还是省级非遗,之前还和林下蜂蜜做成礼包卖,卖得挺不错。村里还有 “妈妈的手艺” 品牌,卖九阡花椒、青布这些特产,结合 “美丽庭院 +” 搞乡村体验游,镇上还帮设计了 “印记石板” 这样的旅游路线。
村里生活条件怎么样?
交通上,大部分村寨能走马车便道,以前晴天能走,下雨路就没法走,现在正在慢慢推进寨内道路硬化。97% 的农户都通了农网电,不过还有 1 个自然寨没通自来水,其他组的自来水时好时坏,全村也没通程控电话。看病不太方便,地方病总好不了。3 个大寨子都有 45 户以上人家,木房子占了 95% 还多,挨得挺密,消防设施不够,存在安全隐患。
村民收入不高,以前每人每月生活费都不到 150 元,现在虽说好点了,但生产还是靠牛、锄头、犁这些老工具,做饭取暖大多还烧柴。教育倒越来越受重视,从之前起每年办奖学活动,到现在已经走出 200 多名二本以上的大学生,累计发了 18 万元奖学金,村民还会主动捐钱支持。
延展阅读:
九阡镇石板村(三都县):抗日旧址 + 省级非遗九阡酒,民生改善与旅游发展并行
三都九阡石板村: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印记石板” 路线与教育扶持获好评
三都县九阡镇石板村:古法酿酒(九阡酒)+ 特色种植,水族村寨的经济与民生现状
九阡石板村(三都县):中国传统村落 + 景观优美森林村寨,红色旅游与特产助力振兴
三都县九阡镇石板村:道路硬化推进中,九阡花椒、青布等特产丰富乡村经济
九阡镇石板村:三都县水族聚居村,抗日旧址成红色地标,九阡酒非遗赋能旅游
声明
本文来自于网友投稿,但由于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等原因,所以仅供参考。欢迎网友留言补充修正!
大学生数量不是 “200 多名”,是 2016 年起走出 160 多名,每年发奖学金,村级经费每年至少拿 2 万出来。
路不是 “慢慢推进硬化”,现在每个组都通硬化路了,连到各家门前。
南板蓝根种了 2300 多亩,合作社之前年入能到几百万,不是零散种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