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环抱中的村落——珍珠泉乡八亩地村怎么玩?吃南瓜宴、住山舍民宿,体验林下木耳采摘丨延庆丨北京
原创村里的生活碎事儿:从街巷到山垭口的烟火气
八亩地村巴掌大的地界儿,却藏着不少细碎的热闹。村口的垃圾分类桶隔几步就有,蓝绿红黄分得清楚,这两年大伙早习惯了随手归置。村后那个 “垭子”,老辈人都叫它 “风口梁”,站上去能望见层层叠叠的山梁,赶上好天儿,还能瞅见远处飘着的云絮。村里姓巨的人家多,逢年过节凑一块儿包饺子,剁馅儿声能传遍半条沟。前阵子听说村委会想在开春办场相亲会,给村里的年轻人搭个桥,虽说还没定准日子,可大伙儿都悄悄帮着留意合适的人选。
村道前年刚浇了水泥,平展了不少,就是赶上下雨,靠山根的那截路还会有点滑溜。山上的林子密,野生柴胡、黄芩这些中药材不少,不过现在都知道得护着生态,没人乱挖。村里正鼓捣有机认证的农产品,像林下种的木耳,晒得干干的,装在印有村名的纸袋里,看着就体面。
八亩地村究竟在哪儿?周边村子掰扯得清
好些人打听 “八亩地村是哪个乡镇”,记住喽,它属延庆区珍珠泉乡管辖,在乡里的西北方向,离乡政府 6 公里地,开车得拐二十来个弯。周边的村子都沾亲带故似的,东边挨着转山子村、下花楼村,南边跟水泉子村、下水沟村相望,双金草村、上水沟村这些,骑电动车一袋烟的工夫就能到。村里老一辈常说,早年去乡里赶集,得背着竹篓走山路,现在柏油路通到村口,骑摩托十分钟就到。
地里刨食到产业兴:从榛子林到民宿院的营生经
八亩地村的地头,老辈人种惯了玉米、土豆,这几年才倒腾出些新花样。漫山的榛子树是村里的 “摇钱树”,一到深秋,戴手套摘榛子的场面能持续半个月,听说村里正跟厂家商量着给榛子印上 “八亩地” 的商标。秋收时的 “南瓜宴” 最是热闹,家家户户把南瓜蒸着吃、炒着吃,连南瓜藤都能拌成凉菜,成了周边小有名气的农家特色。
林下经济更是盘活了山林,成片的木耳架子搭在树荫下,菌棒整齐地码着,一茬茬木耳长得肥厚。村里引进了新设备烘干木耳,品相好了,收购价也跟着涨。村里的民宿如今有多家受欢迎的院子,“八亩山舍”“筑梦山居” 这些,周末常被城里人包圆,临走时总要带点村里的干梅子、山核桃。村东头的木材加工厂,吸纳了不少村民干活,锯木头的声响每天伴着日头起落。
周边耍处与老辈人的故事:山旮旯里的记忆
来八亩地村,想逛景点得有点脚力。往西南去八达岭长城,驾车得 2 个多小时,虽说不算近,可顺路能玩遍水关长城、野生动物园;北京世园会遗址离得稍近,40 分钟车程,开春时的花展总吸引不少人。偏爱自然景的,松山国家森林公园、野鸭湖湿地公园是好去处,尤其是秋天,漫山红叶映着湖面,跟画似的。
村里的老故事藏在山梁沟谷里。据村民口述,村西的 “双马洞” 当年抗战时曾藏过百十号乡亲,洞口爬满野藤,现在进去还能看见石壁上模糊的刻痕。田姓、赵姓多是老住户,有说法是祖上跟着清军挑夫落了户,具体渊源还得翻村志才能说准。前两年搞宅基地确权,好些老宅子翻出了旧瓦片、老铜钱,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村里的家底与荣誉:从地头货到家喻户晓
八亩地村这两年最提气的,是评上了北京市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地里的产出不少,燕山板栗、延庆葡萄这些区里的招牌,村里都有种植,尤其是红富士苹果,漫山的果树到了深秋一片通红,摘下来脆甜多汁。虽说永宁豆腐是昌平的老手艺,但村里的农家院自创了 “山泉水豆腐”,用自家磨盘现磨,成了游客必点的菜。
村里的 “家业” 看得见摸得着:木材加工厂嗡嗡作响,老年餐桌每天飘出热乎饭香,农家乐的招牌在路口晃悠。有人问 “八亩地村委会电话号码”,这得去村口公示栏瞧,那儿贴着最新的联系方式。最让人踏实的,是村里的林子越来越密,河道越来越清,生态保护实打实落在了每道山梁、每条沟谷里。
八亩地村没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把日子过成了一首耐听的山谣。春天看杏花漫沟,夏天在树荫下纳凉,秋天收榛子摘苹果,冬天围着火炉唠嗑 —— 这藏在山水间的村落,用实实在在的烟火气,让每个来过的人都记得,山里头有这么个踏实过日子的地方。
延展阅读:
北京延庆八亩地村如何靠有机认证农产品出圈?珍珠泉乡这个村有妙招
从木材加工厂到网红民宿:北京市延庆区珍珠泉乡八亩地村的蜕变之路
松山公园旁的隐秘村落:延庆珍珠泉乡八亩地村榛子、木耳与自然共生
乡村旅游重点村啥样?走进北京延庆珍珠泉乡八亩地村看生态与产业融合
声明
本文来自于网友投稿,但由于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等原因,所以仅供参考。欢迎网友留言补充修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