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手机端

南网头村在哪?乔屯乡周边交通咋走?南网头中学和希望小学环境如何?河北丨衡水丨深州

原创
txwlaaa 2025-07-03 10:27 阅读数 9 #乡村麻雀

南网头村在哪?周边交通咋走?

深州市乔屯乡南网头村,就窝在乔屯乡政府西边 3.5 公里的土路上,骑电动车十来分钟就能到。总有人问南网头村属于哪,它就是深州底下一个普普通通的自然村,东边挨着西彭庄村,南边跟乔家寺村搭界,村与村之间的田间路走惯了比大马路还顺溜。村里的长途区号雷打不动是 0318,邮政编码现在得记准 ——053871,去年刚更新的,寄快递写错号容易跑邻村去取。

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乔屯乡南网头村

说到交通,431 乡道从村东头穿过去,南网头中学就贴着道边建,门口那个 "431 乡道南网头中学路口" 的蓝底牌子特别显眼,外来车辆到这基本就算找到地儿了。京九铁路的深州站离村约莫 12 公里,赶火车的话得提前半小时出门,骑摩托走乡道挺快,车站有露天停车场,停一天收 5 块钱。公交现在主要靠深州城乡公交 D03 线,早 6 点、9 点,下午 2 点、5 点共四班车,站牌就钉在占卫超市门口的槐树上,发车时间跟太阳走 —— 晴天准时,赶上下雨下雪就得等司机师傅电话通知,坐车前最好提前去超市跟老板说一声,他熟络司机,帮着喊一嗓子车就停村口。

村里有多少人?靠什么营生?

全村拢共 259 户人家,652 口人,就一个村民小组,开个村民大会满打满算也就占半个活动室。耕地 1800 亩,大多是沙壤土,种小麦玉米正合适。村里主导产业是农业,家家户户都有几亩口粮田,不少人加入了 "南网头村惠民小麦合作社",开春统一买种子,秋后统一联系收割机,社员能比散户每亩多卖二三十块钱。地里除了这俩主粮,还稀稀拉拉种着木瓜、西葫芦、茴香,主要供自家用,赶上集日也有大爷大妈拉去乔屯乡集市上卖,五块钱三把茴香,能赚个油盐钱。

村集体收入主要靠上级拨的补助款,再加上村东头那 50 亩林地的承包费,一年下来能有小十万。村民委员会就在村中心,三间平房带个小院,平时办个低保、开个证明什么的,找文书老陈就行,他在村里干了二十多年,哪家哪户啥情况门儿清。

村里的学校啥样?孩子上学方便不?

村里的娃基本都在南网头中学和希望小学读书。中学操场还是水泥地,虽说没塑胶跑道,但 2019 年刚翻修过,边上砌了水泥看台,开运动会时家长能坐着看热闹。学校每年开春都会贴复学安排,招生规则也简单 —— 本乡户籍的孩子直接报名,外来务工子女得提前半年找村委会开证明。希望小学在村西头,操场 2019 年铺了人工草皮,虽说比不上城里学校的塑胶操场,但下雨天不踩泥,课外活动时孩子们爱在上面打滚儿。另外还有个完小,一到五年级都在这儿读,教室是 2010 年翻盖的平房,虽说没有乡里中心校的楼房宽敞,但胜在离家近 —— 最远的孩子从村东头走到学校,也就 15 分钟。家长们都说,娃们在眼皮子底下读书,放学还能顺道在操场踢会儿毽子,比去乡里省心多了。

村里有什么特色和文化?

说起特产,深州蜜桃在村里有片观光园,一共三十来亩,端午前后开花时白汪汪一片,比城里公园还好看。深州黄韭主要在东安庄乡种,咱村也就几户人家在院角种点自家吃,开春割头茬时,炒个鸡蛋能香满街。文化方面,村里的形意拳传承了好几代,第六代传人张建国师傅,每天早晚在活动室带徒弟,从小学三年级的娃娃到五十来岁的大叔都有,他那套六合拳耍起来虎虎生风,去年还带着徒弟去深州庙会表演过。

村里的新教教堂在村北头,红砖墙灰瓦顶,每周日上午做礼拜,平时也对外开放,路过时能听见唱诗班的歌声。教堂的负责人武文卜自 1998 年起担任法定代表人,算起来在这儿扎根快 25 年了,平时除了管理教务,还爱张罗着帮村民代收快递,赶上农忙时节,常骑着三轮车给下地的乡亲捎生活用品。不过要说老物件,马君起造像碑其实在邻村北网头村,咱村老一辈人常念叨,早年村里也有过石牌坊,可惜文革时拆了,现在只能从县志里瞅个影儿。

河北衡水深州乔屯乡南网头村小街

日常生活方便不?有哪些设施?

村里买东西最方便的就是武占卫百货商店,村里人都叫它 "占卫超市",早上 7 点开门,晚上 8 点才关,烟酒糖茶、油盐酱醋什么都有,就连化肥种子都能捎带手买了。活动室是村民的主要聚集地,冬天生个煤炉,大爷们在里头下象棋,夏天开个电扇,妇女们坐在小马扎上纳鞋底。卫生室有两间房,住着王、李两位村医,都是持证上岗的,头疼脑热开个药,外伤包扎换个药,不用出村就能解决,比去乡里卫生院省事儿多了。

村里对秸秆焚烧管得严,2023 年 5 月就有个村民在地头抽烟,火星子引燃了麦茬,被村委会罚了 200 块钱,还在广播里做了检讨。现在每到秋收,村口就挂着 "严禁焚烧秸秆" 的横幅,村里的巡逻车每天来回转,大伙也都自觉了,知道烧秸秆既污染环境又容易引发火灾。

村里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没有景区里的热闹劲儿,也没有网红地的打卡人群。每天天不亮,田里就有村民扛着锄头出门,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的烟囱冒起炊烟,街头巷尾飘着炒茴香的香味。武占卫百货商店的老板总记得哪家大爷爱喝二锅头,哪家婶子常买缝纫线,卫生室的王大夫李大夫背着药箱走家串户,比外卖员还熟门熟路。

赶上阴天下雨,活动室里准保坐满了人,下棋的大爷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纳鞋底的大婶们唠着谁家小麦长势好。学校的铃声每天准时响起,孩子们的笑声穿过操场,惊飞了树上的麻雀。虽说村里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霓虹灯,但抬头能看见满天星斗,出门能碰见笑脸相迎的乡亲,秸秆焚烧的事儿现在没人敢碰,大伙儿都知道,这日子就像地里的小麦玉米,踏实实生长着才最稳当。


声明

本文来自于网友投稿,但由于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等原因,所以仅供参考。欢迎网友留言补充修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热门
最新文章